早上刷到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:202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.3%,朋友圈里的企业家们纷纷转发,配文却透着清醒——“增长不是终点,是更卷的成本控制起点”。
上周和一位制造企业的采购总监吃饭,他夹着菜叹气:“以前老板问‘货能不能按时到’,现在问‘这单采购能帮公司省多少?’。上个月我谈下一笔原料单,比去年便宜了5%,老板却翻着数据说‘隔壁公司省了8%,得想想为什么’。”
这句话像一根针,扎进了很多采购经理的心里。当经济从“高速增长”进入“高质量增长”,采购的角色早已不是“买东西的人”,而是“企业利润的守护者”。但很多人发现,自己的能力已经跟不上老板的要求:
想降本,却只会和供应商“砍价”,砍到对方翻脸;
想优化供应链,却看不懂“库存周转率”“供应商风险评分”这些数据;
想升职,简历上除了“5年采购经验”,没有能证明自己的“硬通货”。
我接触过100+采购从业者,发现他们的焦虑都集中在三个“不会”:
#### 1. 不会“用战略思维做采购”
很多采购经理还停留在“执行层面”:老板要什么,就买什么;供应商给什么,就收什么。但实际上,采购是企业供应链的“龙头”——选对供应商,能降低10%-15%的成本;选对采购战略,能帮企业规避30%的供应链风险。
比如去年,某家电企业的采购经理通过CPPM课程学习了“战略采购”模块,把原来的“分散采购”改成“集中采购+长期协议”,不仅让原料成本下降了12%,还让供应商的交货准时率从85%提升到了98%。
#### 2. 不会“用数据说话”
“我知道要降本,但不知道从哪里降”——这是很多采购经理的通病。他们习惯了“凭经验判断”,却不会用“供应链成本结构分析”“供应商绩效评估”这些工具。
有位CPPM学员分享:“以前和供应商谈价格,我只会说‘再便宜点’,对方说‘已经是成本价了’,我就没招了。学了‘成本建模’课程后,我拿出对方的原料成本、人工成本、运输成本数据,指出‘你这部分成本比行业平均高了3%’,对方当场同意降2%。”
#### 3. 不会“用认证证明自己”
在采购职场,“经验”是基础,但“认证”是“加分项”。很多企业招聘采购经理时,都会要求“有CPPM等专业认证”——因为这代表你“系统掌握了采购知识”,“能应对复杂的采购场景”。
某国企的采购主管告诉我:“去年我们招采购经理,有两个候选人,一个有5年经验,一个有3年经验但有CPPM证书。最后我们选了后者,因为CPPM的课程涵盖了‘合同管理’‘供应链风险’这些我们急需的能力,而前者的经验大多是‘重复性工作’。”
为什么CPPM能解决这些痛点?因为它不是“应试型证书”,而是“实战型能力体系”——从“知识”到“技能”,从“执行”到“管理”,帮你完成“采购经理的能力升级”。
#### 1. 系统知识体系:覆盖采购全流程,解决“不会做”的问题
CPPM的课程由美国采购协会(APS)设计,涵盖采购战略、合同管理、供应链风险管理、供应商关系管理、采购成本控制等12个模块,把采购的“碎片化经验”整合成“系统化知识”。
比如“采购成本控制”模块,会教你用“ABC分类法”区分重点物料,用“目标成本法”设定采购价格上限,用“价值分析”优化产品设计——这些方法不是“纸上谈兵”,而是来自全球500强企业的实战经验。
#### 2. 实战导向:用案例教你“怎么干”,解决“不会用”的问题
CPPM的讲师都是有10年以上采购实战经验的专家,他们会把自己遇到的“坑”变成案例,教你怎么规避。比如:
“和供应商签长期协议时,要加上‘价格调整条款’,避免原材料涨价导致成本超支”;
“评估供应商风险时,要查‘企业信用报告’(比如通过‘安心查’),避免遇到‘跑路供应商’”;
“谈判时,要学会‘交换条件’——比如‘我给你增加订单量,你给我降低1%的价格’,而不是‘一味砍价’”。
#### 3. 权威认证:人社部官网可查,解决“不被认可”的问题
CPPM证书是美国采购协会(APS)颁发的国际认证,同时在人社部官网可查询,是“国内国际双认证”。很多企业把CPPM作为“采购经理的入职门槛”,比如:
某外资企业招聘采购经理,要求“必须有CPPM证书”;
某国企评选“优秀采购团队”,CPPM持证者占比不低于30%;
某上市公司晋升采购总监,CPPM证书是“加分项”。
上半年经济增长5.3%,意味着企业要在“存量市场”里抢蛋糕,而采购的“降本增效能力”,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利润空间。CPPM不是一张证书,而是帮你把“经验”变成“能力”的工具,是让你在采购职场上“有底气”的名片。
比如:
当老板问“这单能省多少”时,你能拿出“成本分析报告”,说“我能帮公司省10%,而且不会影响供应商关系”;
当供应商延迟交货时,你能拿出“合同条款”,说“按照协议,你要赔偿我们的损失”;
当你想升职时,你能拿出“CPPM证书”,说“我掌握了采购全流程的管理能力,能胜任更高的岗位”。